close


做個手術,要不要塞紅包?

孩子上學,要不要托關係?

有的理財,其實是騙錢;有的低價,其實是陷阱……

在社會生活中,潛規則似乎隨處可見,令人無奈,令人煩惱,令人厭惡,令人畏懼。

1.謹防潛規則釀成「社會病」

現實中,潛規則並不少見
 
最近,幾張照片在網上熱傳,照片內容是一家醫院產科大廳內,家屬擺小板凳、支行軍床排隊建檔。所謂「建檔」,是醫院接收孕婦的標誌,建上檔意味著平時產檢和生育床位得到保證。受「全面二孩」政策等影響,一些地方迎來「生育小高潮」,大醫院產科建檔難上加難,於是不少醫院出現了排長隊現象。

不少人都有這樣的體驗,在排長隊之外,還有其他途徑可以建上檔。比如找「黃牛」,有「黃牛」告訴記者,在不同醫院建檔掛號收費不同,從幾千元到一萬多元不等,只要交了錢,「一定沒問題」;又比如找熟人托關係,有孕婦就向記者坦言,她是託了關係才建上檔的。

這樣的事情,在不少人看來一點都不奇怪。有人可能還要發一句感慨:人情社會,不找個熟人,尋個門路,哪裡辦得成事?這話說得絕對,但我們常常又確實這樣在行事:孩子上學要和老師搞好關係,辦個證件要給人帶點小禮物,上醫院醫生不收紅包自己還不放心……本來我們都已經交了費,按照規則,這些服務是應得的,卻搞得像恩賜一樣。

顯然,這種現象不正常。按照道德倫理、法律法規、公序良俗,事情不應該這樣。但是,一些人並不顧忌這些要求,他們按照另外的信條行事。不僅在上述社會生活領域,在經濟領域的一些行業裡面也是如此。

前不久,遼寧營口警方破獲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,查獲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,端掉7個黑加工點。這些有毒有害食品用什麼做的呢?工業明膠!在國家衛計委公佈的食品添加劑「黑名單」中,工業明膠榜上有名,因為其中含有有毒重金屬鉻,進入人體會致癌。

類似的案例並不鮮見。今年上半年,公安機關查處的案件中,有人用工業鹽冒充食鹽,有人用含硫酸鋁鉀的泡打粉製作包子,有人用甲醛浸泡毛肚,一些農業生產者、養殖業者,為了提高產量、縮短生產週期,超標準使用農藥、激素、抗生素……他們認為這是行業的潛規則,只有這樣才能快速發家致富,當然這些東西自己和家人是絕對不會吃的。

 

有見利忘義,更有綁架無奈
 
一些人見利忘義,為了暴利,有正道不走,偏要走歪門邪道,即使沒有歪門邪道,自己也要創造出來。山寨、抄襲也是如此。一些不良企業、商家、個人自己不花精力做品牌、搞創新,專等著看市場上什麼東西好賣,就仿冒什麼東西;什麼品牌大家喜歡,就仿冒什麼品牌。於是我們看到一些牌子或者創新的產品剛冒出頭來,市場上就出現了粗製濫造的假貨。

更多的人則是被潛規則裹挾,被潛規則綁架,感覺不這樣行事,自己就要吃虧,甚至就辦不成事。一位學生家長告訴記者,他的女兒讀初三,成績不太好,打算參加補習班,換別的老師試試,但班主任也開了補習班,如果不去參加他的班,怕班主任知道了不高興。「這事弄得我和孩子都特別煩,不知道如何是好。」

這位家長就被潛規則綁架了。本來上補習班是家長和孩子的事,上哪個機構、找哪個老師,由家長和孩子說了算,但現實中就有這樣的班主任,你不上他的補習班,輕則不關注你的孩子,重則還要給臉色、穿小鞋。這樣的事情可能不多,但家長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冒險,常常只好從了潛規則:要麼不補習,要補習就找班主任。

一些企業主,本來不敢偷排污水,但看到別的企業偷排沒被處罰,或者被罰的錢比偷排賺到的錢少得多,深感自己不這樣做,就可能失去競爭力,甚至難以存活下去;一些科研人員,看見有人通過抄襲也能晉陞職稱也能拿項目,自己心裡直癢癢……
 
潛規則傷害的是誠信
 
現代社會、現代經濟,本質上是建立在誠信之上。而一些領域和方面潛規則的流行,打擊最大的正是誠信。

幾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最為典型。當時,往奶製品裡添加三聚氰胺已成為行業潛規則,你不加、別人加,別人的成本下去了,數據好看了,你的產品就沒有競爭力。但紙終究包不住火,一朝事情敗露,對我國整個乳業都造成致命打擊。受嬰幼兒奶粉事件影響,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75%。中國奶業協會近期在京發佈《中國奶業質量報告(2016)》。根據報告,2015年全國乳製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.5%。但最新數據顯示,國產奶粉市場佔有率剛剛恢復到50%左右,說起國產奶粉一些家長仍然心有餘悸。

奶粉是一個極端的例子。在其他一些領域,或許沒有像三聚氰胺這麼具有殺傷力的單一醜聞事件,但潛規則對整個社會互信的影響不容忽視。

近幾年,一些城裡人開始自己種菜,他們有的是把它當作一種樂趣,體驗一下田園生活,而更多則是為了減少去市場上購買蔬菜,因為他們不信任市場上蔬菜的品質,無奈之下,只好自己種。

有人不相信醫生,生病了儘量不去醫院,自己在網上查一查,到藥房拿點藥來吃;有人不相信檢測機構,凡事都要自己買儀器測一測,才感到放心;有人不相信慈善組織,想要做點好事,都是自己尋找幫助對象……這些現象雖然不是主流,但背後的心態值得重視。面對時不時闖進生活裡來的潛規則,我們必須高度警覺,共同破除潛規則。

 

2.潛規則何以還在「潛」3用法治和道德破除潛規則

 

 

潛規則需要土壤,考察經濟社會生活中潛規則較為盛行的領域,往往是權力約束不健全、規則執行不到位、資源配置不均衡的領域。有人或許喜歡潛規則,他可以在其中左右逢源,攫取額外利益,但在潛規則中,最終沒有受益者。

半月談新媒體中心最近進行了一項關於潛規則的「微調查」,在回答「你覺得現實生活中,潛規則多嗎?」這個問題時,3330人(佔參與調查總人數的77%)認為「太多啦」,僅有323人(7%)認為「不多」,還有665人(16%)表示「不太瞭解」。

「潛規則沒有文字形式的載體,得不到主流文化價值觀念的認同,得不到公共傳播媒介的支持,在社會組織和公共生活中沒有正式的地位。但是,它在一些領域和方面又確實存在著,發揮著作用。」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朱力說。

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認為,潛規則的出現,無非以下幾種情況:

第一,沒有顯規則,只能靠潛規則支配約束人們的行為。在我國法律、制度體系不完善的時候,這種情況比較多,現在越來越少。不排除過去的一些潛規則,會有一定慣性。

第二,存在顯規則,但不合理,現實理性讓人們選擇潛規則。這同第一種情況相似,總體上很少,而且處於不斷下降狀態。

第三,顯規則比較完善,有些人為了通過不正當的方式謀取私利,故意放棄顯規則,選擇潛規則。這是當前潛規則的主體。

在半月談新媒體中心進行的「微調查」中,受訪者在回答「很多人都想鑽規則的空子,您認為根源是什麼?」這一問題時,認同度最高的答案是「鑽空子的人總是佔便宜,又很少受到懲罰」(28%),其次是「規則往往行不通,或者成本很高」(24%)。

朱力認為,開始只是個別人、少數人採取某些越軌手段獲取了利益,但沒有受到嚴厲的懲罰,沒有付出極高的代價,這便刺激行動者重複這類行動。而這些人的「成功」,又在行動者周圍的人中間產生了「榜樣」效應和帶動效應,吸引著其他人採用這一特殊的路徑來行動。

「當有相當一部分人對這類行為採取認同的態度,並形成某些默認的遊戲規則時,潛規則在一定範圍就形成了。潛規則一旦形成,按潛規則辦事的人就會增多,一些不願意行潛規則的人也無力反抗。」朱力說。

潛規則的產生有多種原因,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權力濫用。王忠武說,潛規則的背後,常常都有權力濫用的影子。這個權力未必很大,有的甚至非常小,但只要約束不到位,就容易滋生各種潛規則。

比如駕校的教練,手裡只是掌握了讓誰多練習一會兒、讓誰先預約考試的權力,但如果沒有約束,潛規則就產生了;又如一些部門窗口的辦事員,他可以把你的材料立即交辦,也可以壓十天半個月,這種權力不受約束,潛規則也容易產生。在一些公共服務領域,比如醫療、教育,由於優質資源稀缺,分佈又不均衡,如果權力再不受約束,潛規則就會滋生。

在半月談新媒體中心進行的「微調查」中,受訪者在回答「您辦事的時候,是先想到按規定走程序,還是先想到找熟人走捷徑?」這一問題時,明確表示「按規定走程序」的有46%,有25%的受訪者表示「找熟人」,還有29%的受訪者要「看情況」。

專家表示,除了與權力濫用相關的潛規則,還有一類潛規則源於環境和秩序的糟糕,用經濟學術語來說,就是「劣幣驅逐良幣」。比如,做工程的,看見別人偷工減料一樣交差,自己何樂而不為;開飯館的,看見別人用地溝油卻賣一樣的價格,也沒「出事」,心裡就可能失衡……

江西師範大學正大研究院院長王東林說,遇到潛規則,其實每個人都是弱勢群體。

在應對潛規則的過程中,個人不僅付出了時間、精力和財物,還犧牲了自己的尊嚴。然而由於潛規則是「潛」的,有很大的彈性、隱蔽性和不可預測性,在潛規則存在的這些方面,社會運行就會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成本,因此將影響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。

 

3.用法治和道德破除潛規則

 

潛規則,人們已經受夠了!在半月談新媒體中心進行的關於潛規則「微調查」中,受訪者在回答「您對身邊的潛規則持怎樣的態度?」這一問題時,65%的人明確表示「反對,不應該這樣」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通過反腐倡廉、「反四風」、落實八項規定、深化改革和推進依法治國等,潛規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抑制,但離較為理想的狀態還有差距。那麼怎樣才能破除潛規則,消除潛規則的影響?本文邀請了多位專家共同對話研討。

主持人:很多時候,我們不是沒有規則,而是規則很容易被權力突破。這是潛規則滋生的一個重要原因,對此應該怎麼辦?

王忠武(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):我認為首先要加強對權力、特別是公權力的約束。讓凡是有權力的地方,都有有效的監督,把權力都關進制度的籠子。

夏學鑾(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):破除潛規則要清除潛規則滋生的制度土壤,比如一些政府部門行政審批多,而且「門難進、臉難看、事難辦」,一些群眾找關係、送紅包才能辦成事。破除這些潛規則要靠進一步簡政放權,靠全面深化改革,釐清政府與市場、與社會的關係,防止「政府的手伸得太長」,防止權力尋租。其實這些工作不少行業和地方都已經在開展,只是還需要不斷深入推進。

麻智輝(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):目前,相關部門對於黨政領導幹部的反腐力度比較大,對權力的約束逐漸加強,但對醫院、學校等某些行業和部門還需要加大監管的力度。

主持人:提高違反規則的成本是否也十分重要?

李善峰(山東省社科院省情研究院院長):一個人通過運用潛規則獲得利益,如果沒有什麼成本,那麼必然會有更多的人效仿,潛規則就隨之盛行,就會出現「劣幣驅逐良幣」。要根除這種現象,必須提升違反規則的成本,讓突破規則底線的人受到嚴懲。應該對不遵守規則的人嚴厲打擊,讓其付出足夠的代價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就是要完善市場規則,鼓勵公平競爭,讓誠實勞動、勇於創新者獲利,讓投機取巧、坑蒙拐騙者寸步難行。 

夏學鑾:許多發達國家,人們的規則意識普遍較強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旦違規、哪怕是極輕微的違規,後果也很嚴重。比如在瑞士,乘坐火車或公交車,無票或買短途票乘長途車,會收到高額罰單;若未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,亂停車阻礙他人出行,這些「小惡」累積到一定程度,會被鄰居視為「沒有信守保持良好居住秩序的約定」,有可能被房東掃地出門,再想租到房也困難重重。

主持人:一些規則執行得不好,是不是也有規則自身的問題?

崔效輝(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):是的。比如少數地方政府部門,有時既當裁判員,又當運動員,他們制定的規則常常傾向自己,對自己最有利,這樣的話,民眾就不會真正認同並尊重規則。所以,有的規則執行得不好。解決的辦法是,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讓利益各方充分參與討論,保證規則的公正、公平。

朱力(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):還有少數規則是立意太高,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堅持。這種規則看似無比正確,很有道德水準,但容易被束之高閣。這個時候,潛規則就可能會取而代之。

主持人:當前,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,這是否也對破除潛規則帶來考驗?

崔效輝:傳統社會,我們對待人際關係採取的是差別原則,即根據交往對象與我們關係的遠近,採取不同的行為方式。這種現象,越是在熟人社會,表現越突出。比如,在中小城市,「有人好辦事」的心態比大城市更普遍。與傳統社會不同,現代社會講求的是無差別原則——我對每個人的關係都是一樣的,是一種無差別、平等的、契約的原則。在社會轉型期,就需要人們在行為方式、習慣、心理和文化上進行一個深刻轉型,還要相關制度建設予以配合和支持,顯然不是輕而易舉的。

鄒宇春(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): 現代社會和傳統社會還有一個重要區別,就是現代社會每個人的交往對象急劇增多,交往方式變得短、頻、快。比如,現在的日常生活裡,一天之內可能會同時遇見小區保安、出租車司機、賣菜的小販、超市的售貨員、房產商或房產中介、推銷員等等角色,這些人之間相互都不熟悉,流動性又很大,他們不用擔心在熟人社會裡失信行為帶來的後果,而新的懲治失信的體系又尚未完善。這也是當下一些領域潛規則滋生的重要原因。
   
夏學鑾:應對這種考驗,需要建立並完善一套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制度體系,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。法律是最大、也是最基本的規則,必須要堅決守住法律的底線,只要違法就一定受到相應的懲處。另外,誠信體系的建設也十分關鍵。在美國,人一出生就會有一個社會安全號碼,這個號碼將跟隨終身,他的所有信用記錄都與此相連。如果有人不按規則行事,被記錄在案,那麼他在求職、貸款、租房等方方面面都將受到制約。我國目前也在加快建設並完善誠信體系,希望它盡快並更好地發揮效力。

主持人:在破除潛規則過程中,政府應該發揮什麼作用?

崔效輝:政府需要帶頭守法、帶頭遵守契約,並且制定公平的規則。政府制定的規則是否公平、合理,在規則制定後是否能得到很好的遵守執行,都會得到實踐的檢驗。政府的行為至為關鍵,它直接影響著民眾的行為選擇。
   
鄒宇春:我們的調查顯示,2015年,社會大眾對政府部門的信任水平不斷提升,這是利好信息。但是仍然要繼續大力推進反腐倡廉、「反四風」、簡政放權等能夠進一步提升政府可信任品質的建設。 
主持人:破除潛規則,我們每個人應盡什麼責任?

夏學鑾:「聞著臭、吃著香」的「臭豆腐心態」,讓不少人對潛規則見怪不怪,甚至趨之若鶩,漸漸地這些人就失去了道德自律。破除潛規則必須要以道德的高線要求自己,自我約束。企業也是這樣,只有每個企業都遵守規則,遵守職業道德,良好的市場環境才能真正建立起來,企業自身也才能最終受益。

崔效輝:不僅如此,我覺得大家還應勇敢站出來,對潛規則說不!說不的人越多,潛規則就越沒有市場。

 

4.面對潛規則,你從是不從?

 

不從,為了捍衛道德和尊嚴,你的事可能辦不成,甚至可能碰得頭破血流;從了,「好漢不吃眼前虧」,卻違背了良心,失去了人格。

潛規則,把違規變為「規則」,以邪惡綁架善良。從一個人、一件小事、一個局部,蔓延到千百個人、千百件小事、千百個局部,逼迫越來越多善良的人們屈而從之——為了眼前,為了利益,為了生存,甚至為了「成功」,丟棄尊嚴與人格,背叛道德與良知,逐小利而失大義,謀私利而損公德。久而久之,由少及多,由小及大,人們從被逼無奈到習以為常,甚至視歧途為正道,萌生「見怪不怪」、「天經地義」之感,社會風氣被敗壞,價值取向被扭曲,道德和文明被虛化。這似乎成為潛規則對善良人性的「綁架定律」。

潛規則的本質是社會價值觀被扭曲。在社會生活中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正當利益,所謂正當利益,是以不侵害他人的利益為前提。維護自己的利益,同時也維護他人的利益,謂之正義。利與義的和諧,是社會生活中的人們共同追求的價值,也自然成為共同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。少數人為了謀求自己的私利,損害和侵蝕多數人的利益,違反規則而得不到制止和懲處,反而變本加厲,以至形成風氣,違規行為就成了潛規則。

潛規則之所謂「潛」,是因為它並不在陽光之下,卻暗地裡制約著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。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在謀私者手中,哪怕只是一點,就可以用來尋租,不滿足他的私慾,你的事情就辦不成。這樣的情況多了,就形成一種「潛規則效應」,加大了社會運轉的阻力,成本提高,效率降低,少數人發財,多數人遭殃。

而在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之外,如果不同職業、不同行業也形成各自的潛規則,令不甘屈從者難以生存,以至潛規則成為被默認的職業行為、行業行為,那麼,社會運轉就會出現危機:賣假藥的吃到有毒食品,做假酒的喝到有毒飲料,違法排污的遭遇山寨侵權,「吃拿卡要」的受到金融欺詐。損人利己變成害人害己,這就是潛規則的極端結果。

規則作為一種社會契約,是公眾利益和每個人正當權益的保障,是社會運轉的秩序圍欄,是公平正義的價值體現。少數人為了一己私利,損害他人和公眾的利益,理應受到社會的抵制、道德的譴責、法律的懲處,一個健康的社會、文明的民族,必須打破潛規則的綁架。

拒絕潛規則是公民的義務。紅燈停,綠燈行,人人遵守交通規則,才有安全高效的交通秩序。少數人違反交通規則,阻礙了正常的交通,影響大多數人,是不道德的行為,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抵制。如果排隊時見到有人插隊「加塞」,大家都不去制止,反而也去「加塞」,排隊的秩序和規則就被廢除了。可見潛規則不僅是對「正規則」的破壞,更是對社會道德和文明的傷害。道德是公眾利益和社會價值的導向,需要我們共同遵循和維護。這是每個公民的義務,履行義務就是捍衛自己和他人共同的權利。

打破潛規則是政府的責任。多數人的善良心理被少數人的邪惡行為所綁架,是潛規則得以隱身而行的重要原因,打破潛規則,需要政府強力出擊。行政執法部門是社會生活秩序、市場經濟秩序的規則維護者,對於少數人從不同領域、不同環節違規違法對多數人形成「綁架」效應的行為,如何防止和打擊,社會公眾往往力不從心,正是政府部門「該做的事」,責無旁貸,義不容辭。對損害公眾利益又傷害行業規則的行為,管理上不作為不行,民不舉官不究也不行,打擊不力,潛規則就會取代正規則,必須從管理體制、工作機制和技術手段等各方面採取有效措施。

清除潛規則是法治的目標。潛規則得以在社會生活的一些領域風行,是「綁架效應」對社會價值觀的扭曲。金錢至上,私利至上,為了金錢和私利,不惜害人,最終害己,這樣的價值邏輯是文明社會所不齒和不容的。一個社會的價值追求,需要道德的弘揚,更需要法律的保障。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,清除潛規則應該成為法治建設的一項任務,通過科學立法、嚴格執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,運用法治的手段剷除潛規則滋生的土壤,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,維護民族的道德和文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mster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